您的位置: 蕭山網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浙江 > 

                      宋韻何以生清流

                      [ 浙江 ]    
                      2023
                      05-02
                      11:13

                      大宋風骨,激蕩家國情懷,也勁吹廉潔清風。

                      可能有人不以為然,認為宋代有秦檜、蔡京、賈似道等權臣奸相遺臭萬年,可是別忘了,宋代更有包拯、范仲淹、王安石、寇準等名臣流芳百世。

                      比如,源于宋代話本的包公戲,從明清至今,不斷推陳出新,深受百姓喜愛?!栋嗵臁废盗须娨晞≡t極一時,《少年包青天》在2000年播出時,就拿下了年度電視劇收視冠軍,至今仍被奉為經典之作,可見清官人設受歡迎的程度。

                      其實,無論哪朝哪代,“清”與“濁”本就是相互映襯的,涇渭分明,又生死較量。

                      兩宋時期,清流涌動、清風徐拂,特別是在家國危難之時,這股澄澈清流才更顯珍貴,這也是我們要找出來、傳下去的宋韻。

                      一卷《清明上河圖》、一輯《東京夢華錄》,可窺宋代繁華。

                      彼時,商品經濟發達,享樂之風隨之盛行。但并行不悖的是,代表清廉公正的清官文化在民間興起,并逐漸影響此后多個朝代。

                      宋代清官嚴于律己的同時,喜歡以詩詞形式勸廉止貪。不少名篇佳作中,就有關于對清廉的沉思,弘揚清廉的價值與精神。

                      蓮者,廉也?!八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北娝苤?,周敦頤是宋代理學大家,寫下了《愛蓮說》這樣的傳世名作,成為其品行的生動寫照。

                      蓮 圖源:視覺中國

                      蓮 圖源:視覺中國

                      周敦頤為官清廉,領到俸祿后,經常用來救濟貧困百姓,有“至廉”“清尚”之稱。黃庭堅稱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周敦頤在任洪州南昌知縣時,有一次突發大病,卻請不起大夫。他的朋友們知道后,紛紛表示要資助他,并準備“眾籌”給他造一個宅院。然而他義正辭嚴地表示拒絕:“我節衣縮食,是為了給黎民百姓作表率,防止奢華浪費之風盛行?!?/p>

                      做官一日三省、自律自警,這是古今清官的風范。大文豪蘇軾也推崇廉政。他在《六事廉為本賦》中,就談到官場最關鍵的就是廉潔問題。其中六事,指的就是善良、能干、恭敬、正直、守法、明察。

                      盡管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操守。離任杭州時,他的一位好友怕他過得太清貧,以金銀相贈。他大為感動,卻將其留給了急需治病的貧困百姓。

                      用他的話說就是:求官的目的在于得,但在得與道發生矛盾時,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哪怕放棄高官厚祿。其千古名篇《定風波》言:“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痹~作流傳至今,為人所稱頌的不僅是文字之美,更是品德之高潔。

                      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雖然官職不高,但卻一直保持清廉的作風,甚至還主動要求朝廷停發俸祿。

                      他在成都做官時,當地突發疫病,他二話不說就拿出積蓄配制湯藥,在街頭設置藥缸,病人可隨時取用,有效地抑制了疫病蔓延。他的兒子陸子龍去吉州上任時,陸游寫下《送子龍赴吉州掾》諄諄告誡:“汝為吉州吏,但飲吉州水;一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p>

                      清廉自持的背后,是宋代清流高度的道德自律。不論周圍環境如何,他們始終正直挺拔,潔身自好,將崇德尚廉內化為內在的精神追求。

                      寧波東錢湖 圖源:視覺中國

                      寧波東錢湖 圖源:視覺中國

                      如果說清廉是品德,那么用清廉造福一方便是功德。

                      包拯系列電視劇紅極一時,也讓“包青天”成為造福百姓、與惡勢力斗爭的代名詞。作為封建時代官員,包拯既把倡廉與堅持個人操守并重,還能不畏強權,為貧苦百姓洗雪沉冤,著實難能可貴。在他眼中,“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為官做人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才能永葆一身正氣,造福一方百姓。

                      據史書記載,在100多年的北宋一朝,有180余人曾擔任開封知府,人事變動頻繁。開封府是當時京師所在地,達官貴人集聚,利益盤根錯節,京官不好當。

                      嘉佑元年(1056年)12月,包拯權知開封府,上任后便簡化訴訟程序,大開衙門,百姓可直接遞交狀紙鳴冤。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包青天》系列影視劇中,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

                      包拯諫言的火力也非常猛。對于皇帝提拔外戚,他從其業務能力不行,說到任人唯親,再說到貴妃干政,絲毫不留情面。到最后,他竟“音吐憤激,唾濺帝面”,唾沫星子竟迸到仁宗的臉上。

                      作為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范仲淹也不遑多讓。在審核地方官吏名冊時,只要看見有德才有虧、名聲不佳者,他就會將其姓名一筆勾除、永不任用。

                      有人這樣勸阻:這一筆下去,那官員一家都要哭了。他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意思就是,這一家子哭好過這一省的百姓哭啊。范仲淹的“一筆勾銷”,劃出的正是對庸官、昏官不妥協的態度。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狈吨傺鸵簧鷳n國憂民,在朝時,他曾與宰相呂夷簡、宦官閻文應等權奸作斗爭,數次遭遇貶黜。但其襟懷、氣節,可謂為官之典范。

                      寧波鄞州 圖源:視覺中國

                      寧波鄞州 圖源:視覺中國即便是小小明州、慶元府,在兩宋期間,也向中央和地方“輸出”了不少清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安石,他在鄞縣實打實地干了三年知縣。

                      王安石在鄞縣任知縣期間通過調研與改革,推行了“貸谷于民,立息以還”的措施,在青黃不接的時節,打開官府糧倉,百姓可自愿以低息借貸的方式獲得糧食,等秋收后再還上新米。這一舉措在當時惠及了大量貧苦農民,這就是“青苗法”在基層的最早實踐。梁啟超在《王安石傳》里寫道:“此即后此執政時農田水利、青苗諸法,而小試諸一邑也?!?/p>

                      心憂天下、廉政愛民,可以說,這是宋代清官群像的一大特征。他們處“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正是這股清風徐徐拂面,才為宋代官場注入了政治新風。

                      有人說,沒有清風,趙宋恐怕撐不到三百年。

                      其實,宋朝之所以涌現出不少“青天大老爺”,有一定的時代必然性。

                      北宋結束了五代亂政,新王朝需要革除弊政、整頓吏治。宋人有何新的破題思路?大力倡導清官文化和制度,或許就是關鍵招數,也是安定民心、穩固政權的重要舉措。

                      宋代是中國古代法制建設的一座高峰。宋代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反腐“打法”,立法和司法都為人稱道。早在北宋初期便建立了嚴厲的法律制度和監察制度,凡貪官污吏徇私枉法都處以重刑。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設有相應的監督崗位。其中,宋朝代表監察權的臺諫系統尤其強大:“言及乘輿,則天子改容;事關廊廟,則宰相待罪?!痹谒纬?,“執政”與“臺諫”相互制衡,才得以遏制貪腐之風。

                      宋代首創的提點刑獄司,主要負責地方上的人事、司法以及處理疑難案件,但同樣有糾舉違法官吏的職責。大家所熟知的《大宋提刑官》里的宋慈,他不只是個法醫,他還是個“紀檢干部”。

                      宋代推崇文人治國,“取士不問家世”,士大夫階層因此迅速崛起,名臣輩出??婆e入仕的官員,多數來自民間。他們以儒家思想來塑己,對民間疾苦有著切膚之痛。他們心懷天下,實踐著自己的政治理想。

                      近代著名歷史學家柳詒徽認為:“蓋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純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為然?!?/p>

                      寧波宋韻·堇書房

                      寧波宋韻·堇書房

                      正是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和一支優秀的清官隊伍,營造了新風尚。然而,隨著后期政治腐敗,百姓迭遭苦難,更加激發了對清官的渴望。這也啟發大家思考一條千古不變的歷史規律:官員清廉則國運興盛,官員貪腐則國家敗亡。

                      誠然,古代清官具有歷史與時代的局限性,但清官情結恰恰反映了老百姓的理想期盼:他們大公無私、廉潔自律;他們心中有百姓,恪守“清、勤、慎”的為官箴言……清官,代表著公平和正義。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感念于宋代清流的戒奢以儉、勤勉奉公與浩然正氣,感受到士大夫階層的為民情懷和政治抱負。如今,這也激勵著我們每個人摒棄貪念、勤勉耕耘。

                      “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做一日好事?!庇弥腥A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這或許正是我們從中“尋宋”的題中之義。


                      來源:  

                      作者:  

                      編輯:值班小編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