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已閱丨即將亮相寧波的這場國家級展會,非同尋常!

再過十天,浙江寧波將迎來一場國家級展會——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從5月16日持續到20日。
這個博覽會有多重磅?它是面向中東歐的唯一國家級機制性展會,可說是深化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而它和寧波,淵源頗深。此前,寧波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分別在2019年6月和2021年6月。
尤其是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專門向大會發來賀信,指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增進友誼、擴大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并對博覽會提出了殷切希望。
資料圖: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上的塞爾維亞展區。記者 李震宇 呂之遙 賀元凱 攝
今年的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更是具有特殊意義。這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我國舉辦的首場面向中東歐地區的國家級展會。
一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的主題是“深化務實合作 攜手共向未來”。務實合作、共享未來,這幾個字很有承前啟后的意思。
2023年,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11周年。
合作機制建立以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關系發展進入新階段,雙方貿易合作取得了長足進展,中國已經成為中東歐國家重要的貿易伙伴和進口來源國之一。
數據非常直觀:2012年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年均增長8.1%,中國自中東歐國家進口年均增長9.2%。今年一季度,雙方貿易額達333億美元,增長1.6%。
除了貿易持續增長外,雙方的投資合作也日趨緊密。據商務部副部長李飛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雙向投資規模已接近20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中東歐國家全行業直接投資同比大幅增長148%,中國企業赴中東歐地區投資意愿強烈。
此外,雙方的互聯互通發展迅速:中歐班列蓬勃發展,2022年全年開行1.6萬列,同比增長9%;中歐陸??炀€建設積極推進,中國與波蘭、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國港口物流合作日益密切。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都處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當中的重要位置,經濟互補性很強,互聯互通順暢,雙向投資活躍,這些積極因素都有力促進了雙方貿易的快速發展。
在2021年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中方提出計劃今后5年從中東歐國家進口累計價值170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爭取未來5年從中東歐國家的農產品進口額翻番。
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下,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備受矚目。
二
隨著展期臨近,寧波又一次進入“中東歐時間”。
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從誕生之初就落戶寧波,為何?讓我們把目光轉到6年前。
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寧波等古港口是古絲綢之路的‘活化石’”;同年11月27日,首個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范區(下稱“示范區”)花落寧波。
從那時起,“辦好博覽會,建好示范區”就成了寧波肩負的國家使命。寧波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提出要打造中東歐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向投資合作、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人文交流“三個首選之地”。
資料圖: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期間,外國友人品嘗地方美食。記者李震宇 呂之遙 賀元凱 攝
5年多來,成績如何?
中國社科院報告顯示,在地方參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寧波從2019年—2021年連續三年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在5月5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寧波市市長湯飛帆表示,這些年寧波的示范區建設實現“四個新突破”——
商品進口實現新突破。2022年,寧波自中東歐進口額112億元,增長47.5%。今年一季度進口43.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2%,占全國比重也提升到8.7%,寧波成為中東歐商品進口中國的首選地;
對外投資實現新突破。搭建了“走出去”服務聯盟等平臺,推動汽配、新能源等優勢產業嵌入中東歐國家的產業鏈。2022年,寧波市對中東歐投資4.6億美元,超過了以往歷年的總和。
此外貿易便利化和人文交流也實現了新突破。
雖然近年來受到疫情影響,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交往的熱度沒有減損。上一屆博覽會舉辦時,依然吸引了超過500家境外參展商,簽約雙向投資項目97個,總投資182.1億美元。
這些年,寧波不僅成功打造了地方參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浙江樣板”、深化中國-中東歐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更成為立足長三角、聯通中東歐、融入全球化的新通道。
寧波有中東歐國家特色商品常年館,這是國內規模最大,品類最全、模式最新的中東歐商品集散中心;還有中東歐貿易物流園,寧波-舟山港與中東歐海運航線增至14條。許多中東歐國家特色產品也陸續通過寧波銷往全國……
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中歐全面提升經貿合作水平迎來新機遇,寧波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今年,寧波的中東歐國家特色商品常年館面積將翻倍,二期再設1.6萬平方米,總規模達到3.2萬平方米。
寧波信心滿滿,想將常年館打造成為中國國內覆蓋最全、輻射最廣、模式最新的中東歐商品的集散地,辦好“常年展”,讓展會“永不落幕”。
三
對浙江而言,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具有特殊意義。
當下,浙江正在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作為開放大省的浙江,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博覽會自然是重要抓手和著力點。
去年,浙江與中東歐國家實現進出口25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其中進口同比增長達到22.7%。這些年,浙江全省推動中東歐國家的交流合作,在汽車制造、生物醫藥、光伏發電等若干個領域,打造了一批具有標志性的成果。
在省級層面,“深化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提升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能級”已被寫進《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中。
2023年3月20日,金華市“義新歐”中歐班列運輸忙。共享聯盟·金華 胡肖飛 攝
浙江把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融入到 “一號開放工程”中,在全省發揮好寧波龍頭作用的同時,也積極發揮省內其他地區的資源優勢,在杭州濱江、溫州甌海、新昌、義烏、浦江、青田這六個縣市區,進一步打造中東歐經貿合作示范區聯動區,形成全省合力。
在擴大商品進出口方面,浙江突出“特”字、“優”字。在本屆博覽會上,有14個歐盟的地理標志產品將集中亮相,很多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浙江將進一步推動這些優質商品進入商超,進入電商平臺,進入特色社區,進入高速公路服務區,從而吸引大宗采購公司進一步發揮好集中采購的平臺優勢,把價格進一步降低,形成良性循環。
浙江的雄心,不止于此。
除了促進消費品商品進口,浙江還計劃進一步拓展工業品的銷售和合作,發揮好浙江數字化改革優勢,打造“一站式”交易、一體化管理、一條龍服務的中東歐商品進口數字化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中東歐商品進口的便利度。
此外,浙江還有志于擴大投資合作開新局,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以中東歐國家的主要節點城市和港口為重點,積極鼓勵省內企業到中東歐國家投資,同時我們積極吸引中東歐國家企業到浙江、到中國來投資。
盛會將啟。據了解,相比上一屆,本屆博覽會合作更加深入,和中東歐國家官方機構以及商協會簽訂合作協議并且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的數量,從第二屆14家增加到本屆29家;規模又創新高,本屆博覽會參展商約3000家,比第二屆增長30%;目前中東歐展采購商已經注冊2030家,預計本屆參會人數將突破10萬人;展品和商品更加亮眼。
中東歐經貿合作,浙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