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傳丨“蹲”下來方能“講”進去

一說到“蹲點”,你是不是想到了新聞記者的蹲點采訪、蹲點報道?的確,很多榮獲中國新聞獎的優秀作品就是靠蹲點“蹲”出來的。像連續3年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浙江廣電記者楊川源,她說自己的獲獎經驗就是六個字:沉下去、走基層。
蹲點,說白了就是沉到最基層去觸摸最真實的民情民意。最近,全省各地就把“‘八八戰略’在身邊”主題宣講活動辦到了樟樹下、廊橋上、車間里、社區中,越來越多的宣講員走進基層,在平易近人的對話、循循善誘的解答中和群眾打成一片,蹲點式宣講工作正在擴散開來。
蹲點式宣講,到底“蹲”什么呢?
金華 圖源:視覺中國
一
沒有純而又純的理論,所有的理論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從群眾中走出來的,因此,理論宣講只有“蹲”到群眾中去才會有生命力。
中國共產黨人歷來擅長“蹲”到群眾中講道理。毛澤東同志就是一位優秀的蹲點宣講員。在闡述群眾工作時,他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他逐字逐句修改陳正人起草的《施政大綱》,把“廢除聘金聘禮,反對買賣婚姻”改成“討老婆不要錢”,把“廢除債務”改成“借了土豪的錢不要還”。正是這種沾著露珠、冒著熱氣的大白話,把我們黨的思想和主張傳遍了五湖四海。
反觀當下,這兩年一些地方把理論宣講完全搬到了舞臺上,包裝成了一個個精致的節目、一場場亮麗的比賽。當然,好的宣講作品需要展示,比學趕超的賽制也能讓優秀宣講員脫穎而出。但舞臺肯定不是宣講的主陣地,比賽評獎也不能成為宣講的最終歸宿。
正如我們曾在《他們,不該是“演員”》一文中提到的:真正的宣講名嘴是從基層一線“冒”出來的,是干部群眾用口碑“堆”出來的,而不是在舞臺上評出來的。
衢州8090+“‘八八戰略’在身邊”主題研學活動 圖源: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
讓宣講真正“蹲”到群眾中間去,浙江已經作了一些探索。然而,光蹲下去還不夠,還需要去“蹲”問題,迎著問題去講理論、講政策,理論和政策才能有針對性地落下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p>
當前,外部的不確定性、難預料因素不斷增多,國際形勢愈發復雜,而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特別是經歷了三年疫情的悲辛苦楚,一部分群眾積壓的情緒還沒有完全疏解,基層治理中還有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需要去回應和解決。
在筆者看來,蹲點式宣講也是調查研究的一種重要形式,我們不僅迫切地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也需要通過理論宣講去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從“通過成績講理論”向“通過問題講方法”轉變,蹲點式宣講更加注重運用黨的創新理論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解決實際問題。
前不久在金華磐安舉辦的“‘八八戰略’在身邊——‘青馬向上’”研學營活動,就嘗試把基層面臨的“真問題”拋給青年宣講員。比如,鄉鎮“小巨人”被脫鉤后,如何續寫“無中生有”“出山出?!钡膫髌??黨組織軟弱渙散的村,如何依靠黨建引領化解矛盾糾紛?在土地資源極度緊張情況下,如何走好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邊調研邊宣講,既碰釘子,又想轍子,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宣講員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把理論、政策精準地講進了企業經營者以及老百姓的心坎上。
“‘八八戰略’在身邊——‘青馬向上’”研學營活動圖源:婺江潮
二
有的人認為,理論宣講做的是思想工作,人的思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宣講的成效很難被評價。還有的人認為,思想工作、理論工作顯得有點“虛”,特別在基層,人們更關心的是重大項目推進怎么樣、農業增產增收行不行、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好不好,理論宣講可能就被當成了一項任務。那我們又該怎么看呢?
事實上,宣講不局限于“1對N”“我講你聽”的常規范式,在多元的宣講場景中,宣講也可以跨界融合,轉化為可觸可感的成果。在筆者看來,蹲點式宣講不是“走過場”“一陣風”,也不是搞“一曲終了就散場”,而是要持續追蹤、定期回訪,把“講”出效果、“蹲”出成果作為一條硬杠杠。
比如,溫州文成的“小火柴”宣講團開展“春天里·向共富”助農直播宣講,宣講員化身主播讓農產品搭“網”出山,每一場直播都有上萬元的銷售額。湖州吳興區“王金法廣播”在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的同時,收集民情民意,積極為群眾解決環境衛生、違法搭建、鄰里糾紛等各種問題,有效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再如,浙江大學團委和金華磐安聯合成立的“青馬向上”宣講團,在高考倒計時60天之際,走進山區縣中學的高三學子中間,為他們加油打氣,并在學校設立“青馬向上 尚學守望”青年志愿服務驛站和“紙短情長 浙大等你”信箱,建立了常態化的交流機制。
可見,宣講可以“+文旅”“+產業”“+治理”“+項目”“+志愿服務”,雙向賦能讓宣講更有力量。
為什么有的地方每年組織很多宣講場次,聽眾換了一茬又一茬,“到達率”卻不高?為什么有的宣講員臺上講得很精彩,臺下老百姓卻反應平淡,“走心率”不高?究其根源就是宣講不求實效,講過即可,講完即止。唯有以效果為導向,圍繞著民情民意“蹲”下去,這樣的宣講才能“上頭”又“走心”。
余杭區“新時代創客說”宣講會 圖源:遇見鸕鳥
三
蹲點式宣講“蹲”在群眾中,“蹲”的是問題,也是實效。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及大興調查研究的大背景下,探索推進蹲點式宣講也是對宣講工作的一次“革命”。在筆者看來,做好蹲點式宣講,還需注意以下三點:
中心工作在哪里,蹲點式宣講就應該跟進到哪里。各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實際上是把黨的創新理論落到各地各單位,與具體實際結合在一起。我們不能把宣講看作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孤點”,而是需要融入中心、服務大局,通過走基層、講道理、說政策、促實踐,不斷拓展“宣講+”的轉化路徑。比如,當前,全省的宣講員就需要到創新一線、改革前沿、開放橋頭,深入而生動地講好“八八戰略”與三個“一號工程”的關系。
真刀真槍地沉下去,才能找問題、想辦法、講道理。宣講工作本身就要接地氣、冒熱氣,不妨把蹲點式宣講與主題教育、調查研究結合起來,讓宣講員特別是青年宣講員扎扎實實地去老百姓中間“蹲”著,去基層矛盾集中的地方蹲一段時間,迎著矛盾和問題開展宣講,在宣講中想法子、找對策,也可以通過蹲點式宣講拿出調研報告,為當地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建議。
宣講效果好不好,群眾說了算。要讓群眾有獲得感,關鍵看能不能打開他的心結,解決他的問題,回應他的訴求。蹲點蹲得深可以培養感情,宣講講得好可以啟迪思想,帶著感情去做思想工作,很多時候思想統一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們可以探索建立民情民意收集反饋機制,把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收集起來反饋給有關部門,發揮宣傳的監督作用,推動問題有效解決,讓老百姓發自內心地為宣講員點贊。
“蹲”字本身就有待著、停留之意。蹲點式宣講,無論是“蹲”群眾,還是“蹲”問題,抑或是“蹲”效果,無一不是建立在長期的努力之上,需要久久為功,那就“徐徐圖之,且待花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