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村 | 昇光村:家門口的風景獨好

開在田間的咖啡館
露營基地
觀光車
村史館
位于義橋鎮西南的昇光村,2005年時由簉嶺、何家橋、郭村、塘塢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曾經,這個村很長一段時間摘不掉“貧困村”的帽子。乘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昇光村打開了發展的新天地,通過挖掘和傳揚紅色文化、發展農文旅融合項目、開展全域美化等,村莊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民們大步走上了共富路。正如“昇光”這個村名,如今的昇光村,一路向光而生,綻放出耀眼的風采。
村史館館長李煒:
打磨村級歷史講解稿 擦亮紅色昇光
聽說昇光村去年修建了一座村史館,成為全區黨員參觀活動的打卡點,甚至吸引了省內外的考察團。而村史館的館長是一位22歲的小伙子,負責接待講解和日常管理。他就是李煒,一位走出鄉村又回歸鄉村的年輕人。
坐在村史館內,溫暖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照射進來,在輕松的氛圍里,李煒跟我們說起了他的回鄉故事。
李煒的家就在昇光村,從家里到村史館只有300米的距離?!白咦?分鐘,開車1分鐘,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上班?!闭f到這里,李煒不由得笑了。
李煒2021年7月大專畢業,隨后進入一家電商運營公司工作。公司在錢江世紀城,離家遠,李煒在單位附近租了房。每天早上8點半上班,晚上經常加班到八九點。在網上同時要管理好幾家商鋪,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解決。一天下來,腦漲脖子酸成為常態。爸媽不在身邊,一日三餐總是靠外賣解決。就這樣堅持了大半年,一個回家鄉工作的機會擺到了李煒面前。
原來,昇光村這幾年駛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鄉村建設如火如荼,村里正需要年輕血液的加入。自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李煒對家鄉的感情很深。從小時候的爛泥道路到如今的柏油馬路,整齊劃一的稻田,干凈美麗的庭院,家鄉的面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于是,當父親問李煒想不想回村里工作時,李煒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經過相關考試,去年4月,李煒正式成為村里的一名工作人員。打交道的都是村里的熟人,李煒親切地叫著叔叔阿姨,手頭的工作也變得順手起來。家里的垃圾桶壞了、阿姨們跳廣場舞時想放個視頻,有事找李煒,他都會耐心地幫忙解決。去年8月,昇光村村史館對外開放,李煒有了一個正式頭銜:村史館館長。
剛開始,李煒也有些心慌,站在那么多人面前講解,萬一卡殼了怎么辦?為了講好村里的故事,李煒認真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并向老一輩了解村里的歷史變遷和名人故事。在綜合大量史實資料的基礎上,經反復修改推敲,李煒和同事們一起撰寫了村史館的講解稿。
迎接第一批參觀人員那天,李煒一大早就到了館里,檢查衛生、檢測設備、預備茶水……這些也成了李煒每天上班的固定程序。一年過去了,昇光村村史館的接待人數達5000余人次,李煒的講解也從剛開始的拘謹生澀到如今的聲情并茂,一切漸入佳境。
除了在村史館接待講解,李煒還經常兼任觀光車司機,帶著參觀人員趕去下一個打卡點。
村史館既是外來參觀人員了解昇光村的窗口,也是村民們了解自己村村史、展望未來發展的平臺。平日里,村史館的門一直敞開著,歡迎每一位村民。村史館內陳列著一些老物件,空閑的時候,村民們就會走進村史館,看看這些老物件,感受家鄉的變化。
到了傍晚,阿姨們在外面的廣場上跳舞,累了就會到村史館內歇會兒,聊聊天。晚上7點多,等阿姨們回家了,李煒才關門下班,小跑幾步就到了家里。
除村史館的工作外,李煒還是村書記的小助理、同事們的好幫手。目前,他正在負責未來鄉村創建的各類信息臺賬,并與同事一起核對整理全村的黨員資料。工作了一年半,同事們對李煒給予了高度評價:扎根基層,手腳勤快,肯吃苦。而對李煒來說,能在家門口上班,為家鄉的建設出力,是一件格外幸福的事。
退休村民周幸輪:
郊野旅游 家門口致富一步棋
每天一得閑,周幸輪就喜歡在村子里四處轉悠。
從昇光村黨群服務中心出發,沿著村道走進田間地頭,一路上,呼吸著泥土和鮮花的芬芳,還可以打卡各種“景點”,兒童公園、咖啡館、露營基地……周幸輪東瞧瞧西轉轉,看著村子里角角落落的變化,越看越歡喜,看也看不厭。
65歲的周幸輪,退休后迷上了旅游?!叭ミ^不少地方,但是看來看去,還是覺得自己的家鄉好??!”說起自己的村來,周幸輪的臉上滿是幸福。
“這里從前都是很小的泥路,走路坑坑洼洼,三輪車都拉不過的?,F在村里到處都鋪上了柏油路,路路通,走起路來也舒心?!薄霸瓉磉@么好看的花,怕是要到西湖邊才能看到呢,現在走在咱們村道上就能欣賞到了?!薄翱茨沁吥莻€漂亮的建筑,它其實是個公共廁所,村里剛造的,里面設施很齊全的?!薄扒?,那個高高的臺子,是個觀光臺,經常有村民會來這里唱唱戲,還有年輕人愛來這里露營,等到油菜花開的時候,拿個凳子到上面看看花海、聽聽戲,多少愜意??!”……
沿著自己平時的游線,周幸輪為我們當起了“導游”。一路走,一路講解,村里點點滴滴的變化,周幸輪看在眼里,感觸頗深?!耙艺f這些年最大的變化,就是美麗鄉村建設之后,村莊面貌大變樣了。村子越變越美,人氣也跟著越來越旺了?!敝苄逸喺f。
逛到田野深處,不知不覺“闖入”了露營基地,老板娘熱情地上前招呼?!澳壳拔覀冞@里還在不斷完善中,不過來的人已經有不少了,很多是來搞團建的,像濱江那邊也有趕來露營的。還有村民來辦過草坪婚禮?!崩习迥镄呛堑亟榻B著。
只見營地內,一頂頂白色帳篷環繞著池塘,點綴在青草地間,各類植物錯落有致,野趣十足。此外還設置有一些游樂設施。周幸輪選了一處帳篷坐了下來,“這里原來就是一片荒地,看著它一點一點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真不錯??!平時叫上幾個朋友來這里喝喝茶聊聊天也蠻好的?!?/p>
這就是周幸輪的日常,沒事就在家門口“旅游”,一時興起了就開上車子到周邊逛一逛。悠閑的退休生活,著實令人羨慕。而他能如此悠閑,底氣自然離不開物質的保障。
“今天剛剛發了養老金,我以前辦過廠,后來廠不辦了,收收租金一年有毛10萬元,我們村里還有福利,兩個女兒都出嫁了,老婆退休后還在別人廠里燒燒飯賺點零花錢,我們兩夫妻一年也有20多萬元收入,用用足夠了?!敝苄逸喰Φ醚劬Σ[成了一條縫。
對于村莊的未來,周幸輪也是充滿信心?!拔覀冞@里資源豐富,土地多,山多,適當開發一下,肯定是個旅游的好地方?!?/p>
事實上,搞旅游正是昇光村致富的一步棋。
昇光村紅色文化底蘊深厚,中共何家橋支部在這里誕生和成長;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抗擊日軍的重要戰場,擁有塘塢之戰遺址,還有巾幗英雄沈佩蘭毀家紓難的英勇事跡,是昇光村代代相傳的驕傲。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昇光村打造了20多個精品節點,最先推出的一條旅游路線就是“紅色研學路線”,將義橋革命歷史紀念館、三江藝術博物館、村史館、塘塢之戰遺址、沈佩蘭烈士墓等紅色資源連點成線。如今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在2萬人次以上。
此后,昇光村又推出了一條“綠色郊野路線”,集合了雅莊園藝、露營基地、阿咔果園、萬頭羊基地等一批現代農業資源。依托這些場地資源,策劃推出接地氣的互動活動,開展直播帶貨等,點燃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鄉村美了,旅游熱了,人氣旺了,口袋富了。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推動下,昇光村朝著“幸福村”大步邁進。
記者手記
在一個暖陽初照的冬日上午,我們走進了義橋鎮昇光村。
遠遠望去青山如黛,意境深遠。近處是連綿的稻田和美麗的庭院,田野里的稻子剛收割完,到處散發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和濃郁的花香?;ú粌H栽種在村民的家里,也栽種在田間地頭,紅的黃的粉的,充盈著村民們的精神生活。
而去年建成開放的昇光村村史館,成為村民們精神文化的棲息地。走進這里,村民們可以了解昇光村的歷史變遷和村情村貌,盡情暢想昇光村的未來發展,在睹物思人中感受家鄉變化,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令人意外的是,村史館內裝了一臺時尚的咖啡機。只要手機掃一掃,就可以點一杯香濃的咖啡或奶茶。
“不要以為年輕人才喝咖啡奶茶,現在大家的口袋鼓起來了,趕時髦的阿姨們也會點上一杯奶茶,坐下來聊聊天,說說家鄉的變化?!甭犃斯ぷ魅藛T的話,我們也很想留下來做昇光村的村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暢想著未來。